两次“创青春”全国金奖!他做到了!
9月19日,由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7个部门和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十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下帷幕,经过现场比赛的激烈角逐,我校动物科技学院《一站式大数据猪育种服务商》项目以全国第一的成绩斩获全国金奖,取得该项赛事的最好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获奖项目的负责人,来自动物科技学院的2021级博士研究生杨喜堤,已是第二次在此项赛事中获得全国金奖的荣誉。在5年前的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本科三年级在读的杨喜堤就以第二负责人的身份凭借作品《i驾车》取得了我校自参加“创青春”比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实现了金奖“零”的突破。
一站式大数据猪育种服务商团队负责人杨喜堤(左六)领奖
《一站式大数据猪育种服务商》项目负责的团队以其出色的创新能力和先进的技术,在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以乡村振兴专项创新组第一名的成绩获金奖。在朱砺教授、沈林園副教授、李娜老师等指导下,项目针对现行国内生猪育种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组建了一支将人工智能和基因组育种结合起来的队伍,历时6年时间,自主研发了DeepBLUP育种算法、数字化种猪场环控系统,构建了一种通过整合原种场内数据,进行数字化大模型分析,用于不同品种原种猪选种选配的大数据数字育种平台,在引种防退、育种计算、生猪性能提升方面做到了全国顶尖水平。该项目不仅在猪业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展现了我校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卓越实力。
动物育种是养殖业的上游,也是前沿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领域,被视为农业中的“芯片”技术。然而,与芯片制造一样,我国育种技术相对滞后,卡脖子因素较多。相关数据显示,超过80%的原种猪三代以内血源还是依赖于国外进口育种环节是整个养殖环境里面效益提升空间最大的环节。令人欣喜的是,当前猪育种已进入基因组时代,基因组选择成为主流技术,而数字和AI技术的引入,能够在选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面对现状,杨喜堤所在团队结合所学专业,通过表观遗传、整合组学,人工智能表型组等研究,挖掘了大量猪基因中的功能位点。同时,为了更好地利用功能位点信息,他们又在经典的BLUP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DeepBLUP算法,显著提升了育种值评估准确性。相比于传统算法,DeepBLUP利用高速可并行的计算策略,通过解析性状的复杂程度,智能化选择最佳预测模型和最优的亲缘关系矩阵,对模型进行多方面优化及预处理,最终达到理想的预测准确性和计算速度。
本科时期的杨喜堤本对生物相关专业并非兴趣盎然,然而,随着杨喜堤对学科了解的不断深入,他发现数量遗传也需要与计算机编程结合来解决一些问题。他在学习中逐步意识到遗传育种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中国农业农村的体量虽然庞大,但是和城市的发展还有一定距离,现实中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青年人就应该投身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用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我擅长计算机,也一直对计算机更感兴趣。这样的结合让我找到了兴趣点。”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他做了一番考虑,同时他也认识到,要改变年轻的大学生对于农业落后和没有前途的看法,最好的办法就是以自己为表率去做好它。在此后的学业中,杨喜堤用心钻研,一口气实现了本硕博的跨越,先后参与了5项国家级生猪种业科研攻坚项目,积累了许多生猪育种方面一线的宝贵经验。
导师朱砺教授平时处处为学生着想。在来到川农大最初的半年学习生活中,杨喜堤印象最深的不是朱砺教授的博学和成果奖项之多,而是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及他所在课题组团结和谐、乐观拼搏的氛围。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以及师长言传身教的务实和奋斗精神激励下,杨喜堤和团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相处和谐融洽,一起高效地合作完成了多项实验研究。他厚积薄发,发表了文章13篇,拥有了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和软件著作权5项。他撰写的科普文章在《农民日报》发表。
就读期间,杨喜堤走访了西南许多畜牧业产业区,与当地政府交流,了解当地畜牧业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积极推动解决方案提出。这些历练让他深刻地看到了中国在动物育种行业存在的落后和一系列亟待完善的问题,而这也促成了杨喜堤后来选择投身“种业振兴”事业。“希望将自己学习的人工智能和育种技术运用到种业发展当中。”
学校获奖团队合影
杨喜堤激动地说到:“上次是新突破,这次也是新突破。18年本科三年级拿了学校历史上第一个“创青春”全国金奖,今年博士三年级又拿了一个“创青春”全国金奖,我可能是唯一一个拿了两次“创青春”全国金奖的在读学生了。作为一名在四川农业大学进行了本硕博连读的学生,我一定会继续践行川农大精神,以兴中华之农事为己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往期推荐
ICON川农 | 满“新”欢喜,如约而至
图文来源 | 四川农业大学新闻网
编辑 | 王童 葛雨涵
责编 | 朱柯臻
点亮“在看”,为川农学子喝彩!